(吉隆坡14日讯)日前的乞巧节,你有与同伴度过一个有特别意义的情人节吗?被人遗忘巳久的‘牛郎盘’已面世啦!
这个流传已久的爱情故事在于每年的農历七月初七日,相传在这天正是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在鹊桥相会的一天。
其实在古代的民间习俗中人们非常隆重庆祝七夕节,这一天也稱为“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或七月六日夜,姑娘及妇女会在这个喜庆的日子,祈求上天或是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靈手巧。其源起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在当代又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所以也是多人会在这节日举办不同活动来广结人缘,男士与女士们能结识到心仪对象等。
庆祝乞巧节缘起:在几年前的机缘巧合认识了来自槟城的几个朋友,资深文化工作者周炳华,丁世坤夫妇,妇女组主任黎妙芳等人分享多年来庆祝七夕节的经历后,得到他们的鼓励及支持我们也在吉隆坡庆祝这有意义的节庆。同时,还教导如何制作七姐盘及准备其他贡品等事项。尤其是听到他们分享开心庆祝,喜气洋洋的七夕节,让我们对这节日更感兴趣。这节日广乏推广到不同的国家能盛行,更加强我们对这节日的好奇心及传承的信念。
因为疫情的关系,曾秋燕宣称,趁着这个喜庆的日子和家人在一起庆祝,在乞巧节来临前和家人分工合作的準備贡品,当然也少不了乞巧节的主角制作“七姐盘”及“牛郎盘”。
尤其是
制作“七姐盘”及“牛郎盘”非常靠功夫,从剪纸,画画,制作架构都不能马虎。开始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没有制作过这手工艺品,在经过与家人讨论一起研究揣摩后,终于把两个主角制作出来。制作。“七姐盘”講究的是手工精巧细致,如纸制花衣裳,绣花鞋,胭脂水粉女性用品和刺绣等。
据富有经验的资深文化工作者周炳华透露,另一个主角“牛郎盘”已经很久没有露面了,因制作牛郎盘时就跟据古时代牛郎的日常用品如:衣服、面巾、鞋子等,另外还有蓑衣、笠、竹笛、黎田等农作工具等而精心制作而成!
这也是我们感到越做越有兴趣,因为看到成品时感觉所下的功夫有满满的成就感。
庆典的其他重要的贡品有七色豆,吉祥米代表农作丰收,针線和七色布则代表针织灵巧,唇膏,指甲油,
琳琅满目的手饰令人赏心悦目,還有七色水果,七色花,巧果及糕点等代表欢興与宣扬,普天同庆。由于疫情的关系很多商店不能营业,以上的材料也是非常幸苦,通过不同的方法才找到。
为了学习相关乞巧节的巧手作品,她曾经聽父亲提及过,他曾祖父是來自東莞清溪,该村非常講究风水和它獨有的文化,所以她兴致勃勃的收集关于“圍龙村”的资料,制作了模拟型的“圍龙村”及粘土人偶七仙女及牛郎织女一起庆祝。这两个艺术品是首次制作也花了约2个星期的时间制作而成。整个过程经过很多的失败,因为用泥巴制作‘围龙村’时,马来西亚的天气炎热,不一会儿房子的墙就裂了,经过多次的修补及改建才能完成。
制作粘土人偶相当考耐心及手巧。
在疫情严重的气氛下,我们都坚持庆祝乞巧节,希望年轻人及更多人能多了解乞巧节的意义,同时能让這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为了推广这节庆,她還把乞巧节当天的膜拜及贡品拍成视频上传以让大家欣赏。
图1:与家人一起庆祝乞巧节
图2:工作准备就绪,可以开始庆祝七巧节啦
图3:桌上摆放多种贡品拜祭
图16:非常靠手巧的模拟围龙村及七仙女人偶
图4:考手巧的7双绣花鞋代表手巧
图5:迷你型华盖等扇子
图7:供奉牛郎与老牛
图6:供奉牛郎织女
图8:女性胭脂水粉及首饰代表美丽
图9:7色豆类代表五谷丰登及多种7色贡品
图11&12:资深文化工作者周炳华(坐者)赠送华盖及牛郎织女贡品并与槟城东安宗亲们几年前分享交流如何庆祝乞巧节
图 14:七姐盘
图15:庆祝仪式完毕后化牛郎盘及七姐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